首页>康养频道>专题策划 > 内容详情

稇载而归,再启新程丨山东省中医院急诊、重症医学中心:砺一线尖兵,守生命防线

2024-12-31 11:32:0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通讯员 张文静

12月25日,首届全国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青年带教老师临床技能与教学能力竞赛落下帷幕。山东省中医院急诊、重症医学中心邓兆岿等为主力组成的山东省第一代表队勇夺全国第一名,个人理论考核全国第一名。在上月举行的2024年全省应急重症救治技能竞赛中,山东省中医院急诊、重症医学中心组成医院代表队凭借卓越的专业技能与出色的团队协作勇夺桂冠,再度斩获团体一等奖及多项个人荣誉,是全省31支参赛队伍中唯一一支中医医院队伍。同天,中心党总支《党建引领急重宣传 助力中心高质量发展》“党业助力圈”在山东省卫健委党建品管圈创新项目大赛中,从全省8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近期,各类竞赛捷报频传,充分展现了医院急诊、重症医学中心团队强大的综合实力。记者日前走进该中心,深入了解这一中西融合、党业并进的“一线尖兵”,如何用专业守护急危重症救治“生命线”。

管理一体,人才济济

1985年建科的山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是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急诊科之一。中心主任孔立介绍,随着医院和科室的发展越来越壮大,2021年11月医院成立现在的急诊重症医学中心。经过数十年的赓续发展,现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山东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同时也是中医急诊医学和内科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级临床急诊重点专科。

2024年,省中医在急诊重症医学中心等7个中心开展诊疗中心实体化建设,进一步助推了科室的高质量发展。“从2009年仅有10张病床到现在的200多张病床300多名医务人员,我们的队伍发展迅速,专业化和稳定性不断提高。”孔立说。中心目前下设急诊、重症医学一科,急诊、重症医学二科,急诊、重症医学三科及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研究所,还有医疗部、教学部、科研部、运营部、护理部等5个部门,分别设主任及秘书。形成了一套结合急诊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及院前120、院内急救、急诊病房、重症监护等各环节紧密链式配合、结构完整的一体化无中转诊疗体系,大幅提升了院前院内的衔接效率和对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

“中心实行‘同质化’管理,各岗位会进行轮转,目的就是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全面掌握应急救治技能,从而提高团队整体能力。”孔立表示,中心持续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全体人员不断强化业务能力,创新发展,硕果累累。目前中心拥有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人才、齐鲁扁仓人才、筑峰人才、卓越人才、朝阳人才等人才梯队。承担多项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项目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山东中西医结合科技奖,孔立介绍说,“近10年仅入选国家级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科研课题就达到9个。”

同时,鼓励和支持医护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和教学工作,整合中心优质科研资源,加强横向联系。中心主任受邀前往新加坡、英国等进行学术交流,与法国、美国相关医疗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主办中欧学术论坛,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此外,还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落实课题研究PI负责制,激发医护员工的创新精神,实现科研新突破。

中西融合,妙术仁心

深自砥砺,稇载而归。孔立认为,成绩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团队聚焦业务精进技术的结果。

几个月前的一个深夜, 49岁的钟先生在工地施工时不慎被一块掉落的大石头砸中胸腹部,倒地不起。工友见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救治。“患者到院时已失去意识并因失血过多休克。急诊CT检查结果显示其脑水肿,创伤性湿肺,腹盆腔出血且多部位骨折。我们给予了损伤控制性复苏及大量输血治疗。”急诊、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范开亮对这名患者的救治印象深刻。医院各学科迅速集结,开展MDT(多学科联合会诊),迅速拟定了手术方案。当天中午,对患者实施了“脾切除术”、“回肠部分切除+肠吻合+肠系膜修补+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双腔造口术”,术后患者转回ICU病房,五天后又进行了骨盆外固定术。“经过半个多月治疗,患者相继通过了休克关、出血关、手术关、凝血功能紊乱关、多脏器功能障碍关、感染关和营养关等多个救治难关,最终康复出院。”

经过急诊救治转危为安的病例还有很多。近期,一名中年男子酒后突发脑出血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到当地县医院,后辗转多家医院救治效果不佳转入了省中医急诊、重症医学中心。“我们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终于清醒,之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顺利出院返回工作岗位。”

中心医务人员每一次心无旁骛的紧急救治,都是对“主一无适,修己以敬”这一建科理念的生动诠释。目前,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以医学、教育、科研为一体的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急诊、重症重点学科,真正做到了“中医特色突出、西医技术卓越”。

在省中医急诊和ICU,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造了很多“生命奇迹”。2021年12月,一名陷入休克的车祸女大学生被送入省中医,入院时已陷入昏迷,呼吸衰竭、失血性休克,初步检查后诊断为创伤性脾破裂,骨盆、肋骨、四肢、颅骨骨折,其中骨盆骨折和脾破裂导致了大量出血,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同时出现了循环、呼吸、中枢神经三类脏器的异常,生命垂危。医院迅速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在积极液体复苏、血液升压、维持呼吸的支持下,病人顺利被送入手术室,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最危及生命的脾破裂和骨盆骨折问题。由于患者术前伴有创伤性湿肺,导致其术后呼吸状况急剧恶化,后续,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介入下,患者才终于病情稳定,五六天后病人的肺恢复了正常功能,大约1年后便顺利返回了校园。

十年磨一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急诊、重症医学中心在应急重症救治方面秉持先进理念,运用先进现代技术,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据了解,中心开展了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及肺泡灌洗术、床旁B超、气管插管、经皮微创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等监测及治疗技术。床旁血液滤过(CRRT)、床旁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DPMAS)、ECMO(人工膜肺)等生命支持技术,为急危重症的抢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

“党建引领是急诊重症医学中心实体化建设的灵魂和动力”,急诊、重症医学中心党总支书记冯凤认为,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力出一孔,能够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同时,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带动医教研协同发展。“通过党建业务深入融合互促,助力学科建设,强基、筑峰、提质增效,最终目的还是推动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中心党总支成立之初,就将中心管理层核心成员、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工会委员纳入到总支委,实现了党团群工作的全覆盖和有效管理。在冯凤眼中,急诊、重症医学中心的医护人员就像“特种兵”,坚持平战结合的理念,不断凝聚团队力量,提高服务质量,有超强的“战斗力”关键时候才能“顶得上”。

“进行中心管理其实就是带队伍。”冯凤表示。为此,中心党总支聚焦组织建设及能力提升,精心谋划,着力打造党员队伍、管理队伍、人才队伍、青年队伍、宣传队伍五个方面的高素质队伍。

中心党总支成立以来将党管宣传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立足于中心高质量发展做宣传,立足于党建引领做宣传,立足于临床实际做宣传,冯凤介绍,中心党总支成立中心宣传小组,完善组织架构,制定宣传工作管理办法,邀请专业人员做培训,创建中心微信公众号,医院官微为中心开辟了“杏林急先锋”的科普专栏,带领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学校普及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等,将党建引领落到实处,抓住机遇,找到方法,凝心聚力,助力中心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双提升。

百舸争流聚合力,中心建设启新程。未来,山东省中医院急诊、重症医学中心将不断优化应急重症救治体系,加强团队建设与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让患者得到及时、高效、高质的医疗服务。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