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康养频道>时事要闻 > 内容详情

一“臂”之力 硬“核”担当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筑牢安全防护屏障

2021-08-16 10:47:4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嗨!疫苗你打了吗?”如今已经成了大家见面的潮流问候语。一起挥臂“苗苗苗”,俨然是时下最热的动作。大家都在为保护自身及他人的安全贡献自己的一“臂”之力。曾经一天接种近2000剂次,自2020年12月22日以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已累计接种近7万剂次,最大接种年龄96岁。

如果说新冠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左手,那么核酸检测则是右手,医院自去年5月28日起,正式启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当时每日最大核酸检测量仅180管/天,经优化流程、增加设备等,如今全天最高可做3200份核酸检测,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可以做到2-4小时出结果。

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筑牢安全防护屏障,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将防疫措施做实做细,全面推进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双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举一“臂”之力,铸硬“核”担当,书写了省中医人的责任与使命。

 

长时间保持接种动作导致的肌肉拉伤

 

“最近感冒过吗?有没有什么药物过敏?血压高吗?”

“不要紧张,放轻松点,注射后要留观 30 分钟,有什么不舒服及时与我们联系!” 

“大爷您先别走,接种疫苗后需观察满30分钟才能离开,回家后记得不要喝酒、清淡饮食、注意休息!”

护士是新冠疫苗接种点最辛苦的岗位,面对前来接种的群众,医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医务人员仔细询问、认真登记、规范接种、稳妥留观。有的护士曾因长时间接种,始终保持一种动作,导致右肩部位有些拉伤;有的护士曾因一遍遍向前来接种的居民讲解政策、解答疑惑,导致嗓子沙哑……这些都让医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负责人韩礼月十分心疼。

“大家真的不容易。刚开始进行重点人群接种的时候,不仅任务量大也比较急,经常凌晨1点多才完成接种工作。最多的一天,我们日接种量达到1632剂次。”韩礼月告诉记者,“应接尽接”工作全面铺开以来,为了尽快提高接种人群覆盖,加班加点接种更是常态。6月底7月初每天早8点至晚10点不间断接种,中午不休息,节假日也都正常接种。就这样新冠疫苗接种团队连轴转了近20天,顾不上吃饭、喝水、休息,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但在短暂的休息后,第二天早上又按时到岗,投入新一天的接种工作。“大家虽然是从不同科室和岗位抽调来的人员临时成立的接种专班,但却团结得像是一支铁军。”韩礼月说。

 

据了解,自2020年12月22日医院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始以来,除完成医院职工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外,还承担了十三家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重点人群的接种任务。2021年3月25日,随着国家“应接尽接”工作的全面铺开,根据历下区疾控中心部署,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承担了历下区第二大街道办事处——历下区文东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单位及居民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该辖区常驻人口9万余人。因文东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单位及居民较多,疫苗接种点每天的接种量都在600人次以上,受种者最大年龄96岁,共接种新冠疫苗近七万剂次,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紧急却不紧张地组建临时接种点

 

去年12月18日,山东省卫健委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要求,医院紧急成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以便完成先期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

“当天,医院高度重视、闻令而动,迅速组织部署筹建成立接种专班,由肝病科、东西区急诊科、产科、新生儿科等抽调22名人员参与接种工作,并腾空东院区仲景楼一楼作为新冠疫苗临时接种区域。”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路士华介绍,仅三天时间,医院便利用现有的设备及条件组建成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并完成完善布局及标识、细化工作流程等工作,于12月21日顺利通过历下区卫生健康局验收、2020年12月22日第一时间开展接种工作。“当时大家对新冠疫苗还不是很了解,接种工作推进遇到了很大困难。”路士华说,为了推进疫苗工作的开展,除加强宣教外,医院领导带头接种,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发动全院人员接种,接种率很快就超过了80%。

记者了解到,即使时间紧、任务重,医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的组建及运行工作紧急却从不紧张。“由于是临时接种点,人员的调配根据岗位不同灵活掌握。重点岗位为预检分诊、疫苗注射、留观医护,这部分人员均通过了历下区疾控统一培训合格后上岗,其他岗位采取全院招募的方式,确保工作开展的可持续性。”路士华强调,为了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有序,自接种点自筹备开始,医院就定期组织接种点医务人员学习新冠疫苗接种相关制度和要求,并不断落实省、市、区疾控中心及各级监管部门的最新要求。

值得一提的,6S管理作为医院一直在开展的重要工作,同样贯穿于整个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工作。据路士华介,在门岗处测体温询问旅居史及查看健康码、是否正确戴口罩;预检处预检医生详细问诊是否符合接种要求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认;登记处登记受种者身份信息、打印预防接种凭证和条形码;接种时再次登记受种者信息,扫描疫苗监管码,完成接种,进行宣教;留观区留观30分钟无异常接种反应方可离开等,均体现了接种点始终遵循6S管理标准和要求建立。运行,不断加强接种点各区域规范化管理、细化工作流程,各区域负责人及职责明确。

 

此外,疫苗的储存是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要部分,路士华介绍,医院专门设置了疫苗存贮的冷链室,购置了配备温度监控的医用冰箱2台用于贮存新冠疫苗,专人负责,做好温度监控、记录和疫苗出入库的管理工作,各种疫苗流通手续齐全并有据可查,保障了疫苗的质量,为接种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有速度更有温度地筑起群众免疫屏障

 

新冠疫苗接种人群基数大,有不少人听到打针后仍不免紧张畏惧,还有相当一部分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群。为了让受种者减轻心理负担,尽量满足受种者的不同需求,提高受种者的接种体验,医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真正做到了从细节入手,紧抓接种安全的同时,推动服务质量从优从暖,让疫苗接种有速度,更有温度。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接种工作准确无误,更好的引导受种者完成接种,从包括门岗、预检、登记、接种等在内的接种点各区域都做了清晰直观的标识,让受种者能够根据标识提醒完成接种,其中,制作的“特别提示卡”可以用来区分疫苗的种类;在等候区和留观区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了一米标识线,方便受种者管理和疏散,并为没佩戴口罩的受种者提供口罩,禁止家长携带儿童进入接种点接种;留观区为受种者提供纸杯和热水、糖果等,以满足受众者的不同需要,并在留观区摆放绿植以减轻受种者紧张情绪,减少心因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更好的做好疫苗接种后的宣教工作,接种点制做了绿色和粉色宣教单,人手一份,方便受种者查看和熟记第二针的接种时间和注意事项,顺利的完成疫苗的接种程序。

为更好的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应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置,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专门抽调了急症科和重症医学科的2名医生和3名护士负责留观区不良反应的处置工作,并设置了“抢救室”和“异常反应处置室”,配齐了抢救车及所需的急救药品和物品,护士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随时备用状态,另外接种点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演练抢救流程,做到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以便更好的应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8月1日,山东省启动15-17岁未成年人群接种工作后,接种人员增加儿科医师,以便及时、专业应对未成年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夫当关的新冠病毒“防火墙”

 

有这样一群人,在炎热的夏天,他们也要医用防护服、N95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医用帽、手套、鞋套和靴套加身,即使在空调房挥汗如雨也是常态,他们可能是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他们就是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人员。

“2020年5月28日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式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当时每日最大核酸检测量180管/天。”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荣宝海介绍,经过不断优化检测流程、人员培训、增加设备等措施,实验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5名,另有后备新冠核酸检测人员29名。实验室现有核酸提取仪4台,PCR扩增仪3台,快速PCR扩增仪1台,目前全天可以做到3200份的检测量,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可以做到2-4小时出结果。

据了解,根据《山东省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方案(修订版)》的通知要求,医院工作人员自2020年8月8日起,每14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2021年6月18日开始,发热门诊、急诊医务人员,每7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其他科室工作人员每周抽检25%,保证所有人员每月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核酸检测团队员始终奋战在一线,截至目前,实验室已累计检测核酸标本15万余份,筑起新冠病毒的“防火墙”。

2020年10月11日18:00,接到省卫健委紧急部署核酸检测队伍驰援青岛的通知,医院高度重视、紧急响应,立即组建了由检验科张春来、庞爱梅、孔亮、刘泉及肝病科黄双双共5人的核酸检测及采样队伍。医疗队实行24小时工作制,经过连续不间断奋战,于10月16日晚18:00完成所有标本的检测,共计检测四万五千余人,有力地保障了胶州市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魏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孙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