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康养频道>健康资讯 > 内容详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完成胶东首例钇90治疗,同步成立肝癌多学科会诊中心

2025-09-09 13:21:5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8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中心名誉科室主任滕皋军院士的团队指导下,青医附院成功完成胶东地区首例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以下简称“钇90治疗”)手术。同日,医院宣布成立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癌多学科(MDT)会诊中心,该中心将进一步为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肝脏恶性肿瘤防治形势严峻

新技术填补区域治疗空白

肝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其防治形势严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曹景玉介绍,我国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死亡率高居第二位,全球约50%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集中在我国。初诊时仅20%的患者有手术机会,80%已失去首次手术切除可能,传统治疗手段对中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效果有限。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属于肝癌高发区,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尽管目前缺乏青岛地区的具体发病率数据,但从临床收治病例数量来看,青岛属于肝癌高发区域。”曹景玉介绍说,此前,山东仅少数医院具备钇90治疗资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作为青岛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医疗机构,将有效填补胶东地区肝脏恶性肿瘤精准内放射治疗的空白。

首例手术成功实施

多学科协作保障治疗质量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完成的胶东首台钇90治疗,患者为一名78岁老年女性,因直肠癌肝转移多次接受化疗和手术切除后复发——右肝出现大小两个肿瘤。经多学科团队评估,符合钇90治疗指征。

“患者此前经历多线治疗,肿瘤仍有活性,传统手段效果有限。”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中心主任王松介绍,患者及家属经过慎重考虑并通过术前模拟评估后,选择了钇90微球治疗,正式手术全程仅1小时左右,术后患者状态稳定,达到治疗预期。

该手术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据了解,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癌多学科(MDT)会诊中心整合了肝胆胰外科、介入医学中心、核医学科、肿瘤内科等多个相关科室专家,从病案筛查、术前评估到方案制定、术后随访全程参与。“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钇90治疗,需通过影像学评估、肝功能检查等严格筛选。”曹景玉强调,多学科团队会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精准内放射成为

中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新选择

钇90治疗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技术?为何能成为中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新选择?王松解释,钇90治疗是一种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技术,是将含有放射性元素钇90的微球,通过介入导管精准送达肿瘤供血动脉远端,对肿瘤形成“包围”后,释放短距离的β射线,对肿瘤细胞“近距离杀伤”。

据介绍,与传统治疗相比钇90微球治疗优势显著。微球直接作用于肿瘤内部,精准度较高;该技术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FDA批准用于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双适应症的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证实;此外,辐射距离短,对患者其他脏器及周围环境几乎无影响,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大手术的高龄或体弱患者。

钇90微球治疗在国外已有一定规模的临床应用,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临床应用超过20年,累计治疗超过15万人次,被纳入美国及欧洲等多个权威指南推荐,其安全性和疗效已被证实。但该技术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每家医院都需通过严格的环评、资质审批及系统化培训后才能获批开展,围绕“安全”与“精准”两大主题,核医学科全面参与从团队组建、资质申报、设施准备、人员培训到手术流程的所有环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西海岸院区病区主任刘彬补充道,“钇90微球起治疗作用的β射线平均放射距离仅为2.5毫米,能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肝组织,其衰变产物稳定无毒,87%的辐射剂量在术后八天基本释放完毕,出院后除了需要与儿童、孕妇保持2米的安全距离和单间住一周以外,并没有太多约束。”

【聚焦】

哪些患者适合钇90治疗?

据介绍,钇90微球治疗的适应人群非常广泛:中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用钇90进行缩瘤降期、增大余肝,争取手术切除或肝移植的机会;对于不愿意或不适合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也能进行放射性肝段消融,达到类似手术切除的根治效果;对高复发风险的人群,可降低手术切除后的复发风险。

对于一些患者担心的安全问题,刘彬指出,钇90治疗的安全性是由核素本身的物理特性、严谨细致的多学科评估、精准的剂量计算与质量控制以及对并发症的严密防控体系共同保障的。

据悉,目前国内已有100多个城市将钇90微球治疗技术纳入了“惠民保”及百万医疗健康险的报销范围,如济南的山东齐鲁保2025、临沂的临沂保2025等。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于娜